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音樂.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音樂. Show all posts

Sunday, February 19, 2017

【聽歌 Picks】法國女歌手 Camille - 她才是真正為 Nouvelle Vague 添上色彩的人!


近日有說香港歌手將法國女歌手 Christine and the Queens 的歌曲《Titled》歌風和 MV 都搬字過紙照 Dup,抄襲這些小弟不多說,因為可以討論到世界末日都不會有總結,我反而想起了自己聽過的法國女歌手,一個是 Keren Ann,另一個就是 Camille。

Camille 全名 Camille Dalmais,她是法國的 Chanson 唱作人,何謂 Chanson?上網找解釋時是指香頌「源自於拉丁文 Cantio,是法國世俗歌曲的泛稱,按照法語的節奏,而不是英語的節奏,因此被認為特別『法國』。」而香頌的歌詞也特別講究韻味和意境。

好,字未必能完全表達得到,那就直接用歌吧,以下這首《Ta Douleur》是收錄在 2005 年《Le Fil》專輯,這專輯算是幾實驗的,是 Camille 探索聲音的旅程,先看現場演出:


官方 MV 玩味也很濃,貼回《Le Fil》- 即一條「毛冷線」之意,走上 Camille 的身上:



而其實,第一次聽到 Camille 的歌聲,是在 2004 年 New Wave 樂隊 Nouvelle Vague 重新演繹Tuxedomoon 的《In a Manner of Speaking》:


當時我一直在想是那一位女歌手可以唱出這樣甜美的聲音,當時上網一找,噢,原來就是這位 Camille,更發現了她為 Nouvelle Vague 唱了《Too Drunk to Fuck》、《The Guns of Brixton》和《Making Plans for Nigel》(所以大家千萬別以為是那位 Mélanie Pain 唱或是甚麼的,Mélanie 只在專輯中唱了兩首歌罷了!)。


Camille 的音域廣得非常驚人,她可在《In a Manner of Speaking》、《Making Plans for Nigel》有甜美的歌聲,但又可在《Too Drunk Too Fuck》中唱出一個喝醉了的女生,瘋瘋癲癲大呼少叫般的,《The Guns of Brixton》就更是變成剛強味濃的女聲,真的,我不是上網看了介紹,我真的不知是同一人來...


當然我是不會就這樣就滿足,繼續不斷找有關她的東西來聽、看,知道早在 2002 年和 Virgin Records 簽了一約,推出了她個人首張的專輯,風格與一般拿起結他的女唱作人無異,大家也可聽到她在 Nouvelle Vague 的甜美歌聲,其中一首是《La Demeure d'un ciel》,但很明顯,Camille 是不甘於此的


在和 Nouvelle Vague 合作過後,Camille 也就開始了她探索音域的時刻,於 2005、6 年左右上節目再唱出《La Demeure d'un ciel》,風格,已經有了 180 度轉變了。


除了曲風,Camille 的台風也很獨特,很放很 Spontaneous,很正,不過現在也少聽了她的歌了,但 Camille 一直是法國音樂界活躍份子,當年法國 Charlie Hebdo 發生恐襲,其後的悼念演唱會 Camille 和一眾法國同胞唱出了《Allez allez allez》


Camille 的名字也出現於電影 Credit 中,除了為 Pixar 的《Ratatouille》法國版的角色 Colette 配音及演繹歌曲《Le Festin》外,也參演了 2013 年柏林電影展參展電影《Elle s'en va》(英:On My Way)。美國 Netflix 看到的法國動畫、2015 年作品《The Little Prince》,Camille 也有為 OST 參與製作,但過去的一年多,未見有她新作的消息,是仍在休息,還是要為我們帶來更實驗性的作品呢?

Monday, January 30, 2017

【聽歌 Picks】Camera Obscura - 由情感抽離走到悲情主義 /懷念 Carey Lander


聽 Camera Obscura,是因為在中學時期聽 Belle And Sebastian(我又遲些才分享,因為佢哋太多嘢要 Share),都是來自蘇格蘭,都是 Indie Pop,也因為 MCB 音樂離誌,也因為 Monitor Records,中學階段 - 2003 年,以看 MCB 為樂,不知何解看著袁老總和一眾作者們用文字去形容歌曲如何好聽、如何有 Feel 是一件多麼痛快的事。也因為這樣,看到了 Monitor Records 介紹 Camera Obscura 的《Underachievers Please Try Harder》專輯,看到了兩個書生型女生作專輯封面,介紹中又提到「羞澀的歌聲」、「清新輕快曲風」,就買了我第一張 CO 的專輯了。


《Underachievers Please Try Harder》是樂隊的第二張專輯,也是首次 Camera Obscura 最齊人的一張專輯(Carey Lander 正式加入),專輯一開始就是清脆的結他聲 - 我好衰,我次次憑第一首歌聽頭十零秒去判斷自己有沒有「買錯碟」,但第一首《Suspended from Class》已沒令我失望,主音 Tracyanne Campbell 那種抽離感濃烈的聲線,唱出一首要 "Friend-Zone" 男生的歌,最有趣是要故作「無知」,說自己「沒資格上課了」,那種 Sarcastic 真是令人心痛(笑)

“I can be a friend to youI won't pretend
I'm not interested in breaking your heart
It's not love, no it's nothing like that”

“I should be suspended from class
I don't know my elbow from my ass
I should be suspended from class”


專輯每一首歌都由 Tracyanne Campbell 作詞和編曲,之後的歌曲如《Keep In Clean》、《Teenager》、《Before You Cry》都是訴說了被情感所傷的事,加上尤其 John Henderson 的平淡聲線,令人感到唱者對情感的麻木和無奈。到尾二一首《Knee Deep at the NPL》感覺很奇妙,給我的感覺是唯一一首最淒美的歌,歌詞每句都令我有畫面:

“You could offer me a penny for my thoughts
They're not worth a damn, they're not worth a lot
I've been getting loose with my tongue and free with my hands
How can I expect you to understand who I am?"


而整張專輯的 Ballad,就是最尾一首《Lunar Sea》“For the Lunar sea see the river moon and you've got it. Match the finest words to the greatest tune and you bought it”,真如在月影下的海洋上看星一般。

其後買回首張大碟《Biggest Bluest Hi-Fi》,聽得出那種處女作的青嫩感,不過,真的不得不佩服 Trancyanne 的情感表達,可以說是羞澀味,但我更覺是用抽離感去加強了那種幽怨。《Eighties Fan》是大碟中最最最正的一首歌,也可以在 MV 中見到還未加入樂隊的 Carey 呢,Tracyanne 也很年輕和...瘦~

還有不得不提的,首兩張專輯,CO 都找來了 Belle And Sebastian 的主腦 Stuart Murdoch 監製,所以整個感覺都很「女版 B&S」:


兩專輯這後,Camera Obscura 來了一個大改變,這個改變我認為影響了整隊樂隊之後的方向,那就是在 2003 年 John Henderson 離隊,一直覺得雖然 CO 的歌都是 Tracyanne 作,但 John 的影響力一定不少,在 2006 年 Pitchfork 一個訪問中,記者單刀直入問有關 John 離隊的細節和原因時,Tracyanne 直接了當說:「我不會多談。」記者再問會否影響樂隊的創作?Tracyanne 則說:「他(John)要寫自己的歌,他是個有能之士也是個很好的作詞人,樂隊最後的選擇可視作問題也可視作可克服的關口,而我們也克服到了。」是否有些不歡而散的味道?到現在樂隊也沒有對這事說過一句。但看到的是,CO 第三張專輯《Let's Get Out of This Country》風格沒有了那抽離感,編曲和音質層次多了,Tracyanne 唱出來的聲線也沒有之前的平淡,感情色彩濃厚了不少。同名歌曲也是一首為新世代人迷失在社會之中的納喊、不如一起放下一切出走:

“Let's hit the road dear friend of mine
Wave goodbye to our thankless jobs
Drive for miles and never turn off”

“Everyone else thinks it's the bee's knees
What does the city have to offer me?
I just can't see”


整張專輯都讓我覺得很熱鬧、很「厚」之感,而有回舊 CO 那淡淡然感覺的歌,就是《Country Mile》了,靜靜的,也有回那抽離感,歌詞更是令人痛心的:

“I wish you could be here with me
I would show you off like a trophy
The road it winds, it twists, it turns, now my stomach burns

Once again I'll be the foolish one
Thinking a blink of these lashes would make you come...”

加上一句 “I don't believe in true love anyway”,當時聽沒怎麼樣,人大了,就明白了那種愁緒,最後一句 “I Feel Lost” 就年紀多大都適用自己身上...但不知為何,歌詞都是 Sad 的,Tracyanne 的歌聲總讓我感到很療癒...


其後的 3 年時光, CO 簽了英國著名獨立唱片廠牌 4AD,也推出了樂隊第 4 張專輯《My Maudlin Career》,故名思義,又是悲情主義,更可以說是 Tracyanne 的「分手發洩歌集」,《French Navy》、《The Sweetest Thing》、《You Told A Lie》都在訴說一個 Hopeless Romantic 的故事,對感情的糾結,更在《James》一曲繪形繪聲的向一個傷害過自己的男生「說不」,更非常 Sarcastic:

“And James, he came to the door
Wanting to know for sure
Why love gets up and goes
I'm sorry but it had no place to grow
Oh, James, my love for you is stronger, don't you know?

I'd like to celebrate you, dear
All in all it's been a pretty good year
I looked deep within myself

I got scared by just how hard I fell
Oh, James, you broke me, I thought I knew you well”


當然不得不提專輯同名歌《My Maudlin Career》了,雖然歌裡最後不停唱 “This maudlin career has come to an end. I don't want to be sad again”,但根本是全張專輯最 Sad 的一首歌,或者是一個前後對比,感情濃烈和感情淡卻的對比

“You kissed me on the forehead,
now this kiss is giving me a concussion
We were love at first sight,
now it's crush, it's crushing”

而聽得最深刻的一句,也經常令自己對感情反省的一句

“Your pain's gigantic but it's not as big as your ego”

很多人在所謂的談戀愛時,都以自己為中心,其實最愛的都是自己...


4 張專輯過後,加上多次的巡迴演出 - 雖然最近都是到星加坡,香港沒份 - 我相信 CO 能更上一層樓,誰知卻是最 Sad 的開始...


就在 2011 年,CO 正要製作第 5 張專輯時,Carey Lander 證實患上骨癌,這個消息讓樂隊和樂迷感到震驚,對 Tracyanne 來說更是一個大打擊,這些年來,Carey 絕對是 CO 的重心、Tracyanne 的摯友。當時 Carey 奮力抗癌,更反過來鼓勵 Tracyanne 完成新歌,兩年後 - 2013 年,《Desire Lines》就正式推出了,但之後一切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Tracyanne 在 The Guardians 的文章懷念 Carey 時寫道:「2015 年夏天,Carey 和我、我伴侶及我兒子去渡假時,發現了骨癌復發,一切都惡化得很快,Carey 也知道自己快要死了。」Carey 在 Justgiving.com 為英國的 Sarcoma 癌病機構籌款 10 萬英鎊,為提升大家對癌病及患癌兒童的關注,Carey 在完成了這最後志願後,也在 2015 年 10 月去世。

Tracyanne 說「她不能想像不能再見到 Carey 的日子」,而我也在想,Camera Obscura 還能不能重新上路?到現在還未有他們製作新專輯的消息,我還可以聽到 CO 的音樂嗎?

Monday, January 16, 2017

【聽歌 Picks】夢之搖拽 - 加拿大 Dream Pop 組合 Memoryhouse


已經不記得何時認識這隊 Band 了,應該又是在 YouTube 上亂 Click 聽回來吧。

第一次聽他們的歌是《The Kids Were Wrong》,收錄在 2012 年首張專輯《The Slideshow Effect》中當時樂隊仍在 Sub Pop 這間唱片廠牌(都是華納旗下的,Still Corners 和 Beach House 也屬此廠牌)。這隊加拿大二人組合有女主音/Syntheizer 的 Denise Nouvion 和結他手/鋼琴/編曲的 Evan Abeele,也不時在現場演出加上低音結他手 Adrian Vieni 和鼓手 Daniel Gray。


在 2010 年一個訪問中,19 歲的 Denise 說她其實一開始是喜歡攝影的,會到一些 Live Gigs 中拍樂隊、Live 的照片,之後朋友介紹了 Evan 讓她認識,知道 Evan 是個熱愛音樂、受過古典音樂訓練、同時又在加拿大音樂圈的活躍份子,就這樣成為了樂隊成立的開端。


「Evan 一直在煩我。」Denise 笑說,因為 Evan 一直希望 Denise 可以為他錄一首歌(是想追她吧?XD),她說「我平時只是在哼一些調子,Evan 就要我唱了」,兩人錄了第一首作品《To The Lighthouse》,放上了他們的 MySpace 網頁,「我沒有想過會成為樂隊的主音,大家也應該聽得出我很害怕、有點害羞。」


Denise 升上多倫多大學,讀英文及電影,樂隊也正式定名為 Memoryhouse,Denise 說:「因為 Evan 在大學是讀古典樂編曲的,他很喜歡作曲家 Max Richter 的專輯《Memoryhouse》,用這個名字是一個致敬吧。」其後 EP《The Years》就推出了。


2012 年的《The Slideshow Effect》共 10 首歌曲,是那種 Dream Pop 風格,Memoryhouse 吸引我的地方,當然是 Denise 那把羞澀中又帶一點抽離的聲線,外國有人拿他們和 Dream Pop 標誌性組合 Beach House 的音樂相比(樂隊名也有 House 呢),老實說 Beach House 一直未能 Click 中我,但對 Memoryhouse 的感覺是,曲風更活潑一點,Denise 的聲線也更令我著迷,每次聽,都好像感覺得到陽光照在皮膚上,又或是聽到海聲,又或是和身旁的女孩坐在湖邊看著風景的變化...從詞中又常常都會見到形容大自然,或是很悠閒的感覺:

《To The Lighthouse》
“Islands, cobwebs forming
Coalesce through the vapor
Some strange trembling gas
In sleep, I dream of houses in the sky”
《Heirloom》
“Between a state where years collide
And we can just lie still, waiting for the day to spill"

《Walk With Me》
“I rest my head on your shoulder
And dreamt we were gone, but our names remained
Felt the pulse of the water
And left behind all my old ways”


之後在 YouTube 看過不少他們的現場演出,有 Live Show 的也有為訪問而演出的。我也一直在期待他們會來到香港,一直都落空,有一刻更以為兩人已經沒有再玩音樂了,變了打工仔(笑)。幸好,苦等 4 年沒有白費,2016 年 2 月推出了脫離 Sub Pop 後首張自資專輯《Soft Hate》,沒有了廠牌的支持,樣樣事他們都要親力親為,但自由度當然更大,《Dream Shake》和《Arizona》的 MV 找來朋友 Samantha Cardow 幫忙,粗糙感、實驗感很強,但看得到拍出了 Memoryhouse 想要的氣氛,MV 內全以 Denise 主導,但歌曲比首張專輯來得更有節奏,Evan 編曲的成熟感也大大提高了,Bass 和 Synth 的運用也更多,聽得我不亦樂乎!還有就是,Denise 真的是亭亭玉立了,很靚女!



其後的《Sarah》MV 更帶著點點暗黑味,這可以說是我第一次見 Memoryhouese 這樣去玩。


我當然是二話不說立即訂了他們的《Soft Hate》特別版 Cassette 帶專輯了,連網上下載 Code,不過買不到其後推出的 CD 和 Vinyl,也不要緊了,兩個月後寄來的專輯,有著 Denise 親手影的照片,照片後面也見到 Denise 逐張逐張的親筆簽名,我真是感動得不得了!

真的希望他們可以來一次香港,現場聽一次 Denise 唱《To The Lighthouse》,這是我 2017 年的願望啊!



小小八掛:
其實 Denise 和 Evan 是對情侶(應該一開始就是了),兩人都很可愛,Denise 很愛大自然很愛樹,Evan 很喜歡打機和做運動,兩人又養了兩隻兔子,可以上他們的 Instagram follow 他們(Denise ig: @denisenouvion,Evan ig: @evanabeele)雖然我不知他們是做甚麼,但感覺兩人在加拿大的生活很寫意似的(我知條毛咩),Denise 也很鍾愛這一種風格的照片(連結是到 Denise 的個人網頁的)。最近還好像是要結婚呢。


(怎也要 Post 這一張相,Denise 真的很漂亮啊啊啊啊~~~~)


Friday, January 13, 2017

【聽歌 Picks】2017 年最值得期待的女歌手 - 粗眉女生 Fleurie


又是在網上 Click 下 Click 下就聽到好啱口味的一位女歌手 - Fleurie。(ig: @fleuriemusic)

Fleurie 在 Canton, Michigan 出生,現在 24 歲,她在 17 歲時以原名 Lauren Strahm 推出過專輯《Fly》,同時為不同的電視劇、電視電影做配樂。Fleurie 在訪問中說過想找一個兩個音節的法國字做藝名,最後用了 Fleurie - 有花朶盛放之意。


現在專注於音樂孕育地 Nashville 發展的 Fleurie,2013 年 10 月推出了 EP《Fear & Farble》,老實我都未聽過,第一首吸引我的歌是《Still Your Girl》,看到了一頭長長黑髮、粗眉綠眼睛的女孩(我會不厭其煩的說,真是我杯茶來。#得喇好煩),MV 中用沙漠作背景,令我又聯想起瑞典的 iamamiwhoami(小弟遲些也會詳細介紹一下她),便理所當然的看下去聽下去,嘩,不得了,Fleurie 的歌曲令我著迷程度好比當年聽到加拿大女歌手 Sarah McLachlan 時一般!


好喜歡《Still Your Girl》MV 中的感覺,Fleurie 用上三菱鏡一刻,很夢幻呢。歌的最後一句 “I think that we could be, Makers of history, Kids with a destiny in this world I swear I'm still your girl”
好明顯,又是一個想有好結果但沒有好結果的愛情...(?)


之後知道了是收錄在最新 EP《Arrows EP》內的,當然是買啦!5 首歌,首首都好聽,自己最 Like 是《Wildwood》和《Sparks》,Fleurie 的聲線真的很牽動到我。Fleurie 原來早在 Instagram 中許下了承諾,將自己監製的《Arrows》EP 內 5 首歌都要拍攝 MV,除了《Still Your Girl》,第二隻推出的就是《Sparks》了,用了小小愛情故事來作 MV 設定,“Sparks for the first time. Your eyes as pure as the night sky”,又是令人融化的歌詞,可能你甚至會覺得 MV 好老土,但,聽 Pop Songs 就是要這樣吧?


Fleurie 有潛質的地方,是除了那把 Nostalgic 聲線、Multi-instrumental 外,就是作品沒有限了一個 Genre,歌曲中除了鋼琴和結他,也放進不少 Synth 的節拍,讓歌曲多了一份層次感,《Arrows EP》中也有一首實驗性強的《Hope Where Have You Gone?》,8 分鐘,Fleurie 一句一句慢慢唱出來,背景像是有海聲,又加上了 Autotune(?)/Vocoder(?)在她歌聲中,很迷幻的感覺。當然,現場演出時就會以琴作主導,我知這種歌手一年不知有數百個湧現,但 Fleurie 給我一種非池中物之感。

首張以 Fleurie 名義的專輯《Love And War》在 2016 年 9 月推出,未買,但聽了幾首如《Breathe》、《Soldier》等等,感覺沒有《Arrows EP》中那麼有節拍,但絕對是走入大眾的專輯。2017 年剛開始,希望更多人會留意 Fleurie,也希望她有更多好的歌曲推出!


又一句:來香港啦來香港啦來香港啦來香港啦來香港啦!(又發夢了)

Tuesday, January 10, 2017

【聽歌 Picks】再見 Chairlift - 十二年的奇幻蛻變


美國紐約 Brooklyn Synthpop 組合 Chairlift,在剛過的 12 月時在專頁宣佈 2017 年 4 月舉行最後一次美國巡迴演出後,這隊於 2005 年由前成員 Aaron Pfenning、Caroline Polachek 和 Patrick Wimberly 組成的樂隊便會正式解散...(好嘢我一次佢哋現場都冇睇過!)

想不到推出了三張專輯後就要劃上句號,可以說,Chairlift 是近 10 年來最多變的樂隊,這些年看著 Caroline 由一位氣質女主音,變成了玩味極重的 Visual/Contemporary Artist 一般的唱作歌手。自己還記得認識 Chairlift 是因為在找 Au Revior Simone 的音樂時,在 Similar Artists 中一欄看到他們的專輯《Does You Inspire You》(2008 年),又知道了 Apple Inc. 用了一曲《Bruises》作廣告歌曲,個人最喜歡《Planet Health》可以說是最有諷刺意味,講一個如烏托邦的大自然世界:
“I visited the food pyramid
in the desert of vitamins
I found a desired heart rate”

最正一句
“I was trained in diversity,
in the garden of puberty...
our intercourse was well protected,
we made love with each others' eyes”

看似一個純潔完美的極樂地方,但其實維持這個純潔之地有著黑暗背後:
“Then i found out where you're sent
when you're sick and sad and old
they kick you off of planet health
into a universe of cold”

這正正就是現實的寫照啊。


前成員 Aaron Pfenning 在首張專輯中除了是編及作曲外,也是主音之一,他在《Don't Give A Damn》中和 Caroline 合唱,女的唱 “For 6 years I waited Angry and frustrated, I don't give a damn anymore”,男的回一句 “My look's never good, But I did what I could, I don't give a damn anymore”(道了宅男之心境啊),似是形容男女的雙方對感情看法的不同,也是角力 “Your rope's getting tighter. My standards are higher”,最後只有以 “I'll saddle up soon and be gone.”


《Does You Inspire You》是三人合力創製的,但感覺 Aaron 的主導性很強,2010 年他離隊後(說是個人發展,但也有指因時和 Caroline 分手,嘻我又八掛了),Chairlift 的音樂沒有再如《Does You Inspire You》中的 Lo-Fi 味和沉重感,相反是看到 Caroline 將在紐約音樂/文藝圈吸收到的元素,在二人行 Chairlift 中的歌曲及 MV 表達了出來。


2012 年,Chairlift 為 Dream Pop/Contemporary Pop 帶來更多衝擊,《Something》的專輯封面已經很 Comtemp Art 之感,再來主打歌《Amanaemonesia》,這個字是他們自創的,將 “Amnesia”(失憶)和在 New Age 界中一詞 “Amanae” - 意即集中以感情極濃的方式表達訊息 - 結合一起。


歌中唱 “You lost your focus, but I got a plan for it With a secret ingredient”,“Is it amnesia? Amanaemonesia. Mistaken for magic?” 歌的節拍強勁、純意識的感覺,MV 中更是 Caroline 的獨腳戲,非常 Surrealistic,一人穿上淺綠緊身衣,跳出看似有 Pattern 又有似是 Spontaneous 的舞步,件事好像一個儀式,很意識流,舞步都是 Caroline 自己排的,她在 AnOther 的訪問中說她父親很喜歡芭蕾,給她看過 Maurice Bejart 演出的《Bolero》,從而得到啟發。再唱出 "There's a system of symbols that no one will vouch for, Everyone uses and no one believe”,這是在說符號學嗎?是指星座學?「人人會講會用但沒人相信」。



但說到 Chairlift 最經典、也暫時最代表作的作品,一定要數到 2012 年《Met Before》,其 MV 是很好玩的,對,真是可以玩,他們弄了個「Interactive Music Video」,場景與場景之間有左右箭咀選擇劇情,好厲害,大家可以到 Interlude 玩一玩。十幾種發展和 10 個不同的結局,一邊聽歌一邊看一個自己意想不到的故事。

CHAIRLIFT : 'Met Before' Case Study from m ss ng p eces on Vimeo.

Chairlift 和不同的音樂人如 Au Revoir SimoneAcrylics、Tei ShiGlasser 等等都是紐約 Live Show 的活躍份子,也和過他們合作不少作品,有客串過也有弄過 Remix。Caroline 也將自己對日本文化興趣放到了曲中,同是收錄於《Something》的《I Belong In Your Arms》,Chairlift 就有個日文版,MV 也特別拍得像 80 年代日本卡拉 OK Video 一般呢。(最後用頭髮上的金色 Layer 來作「面具」,邊個夠佢玩?)



到 2016 年初,Chairlift 的第三張專輯《Moth》告面世,Caroline 說這是一張在紐約生活一點一滴的作品,玩味也更濃,在 Visual 上的著墨更多,又用上在紐約很少見到的飛蛾作專輯封面,比喻樂隊堅毅中帶著脆弱的本質。一首《Romeo》,詞中用了希臘神話 Atalanta 和 Hippomenes 鬥跑的故事:

“On your marks
Get set!

Step up, lover
Big talker, take a number
I've got all day
To wipe the smile off your face
If I win, you're done with
But if you win, you win my heart
Isn't that what you want…” 

MV 則大玩寨城風、王家衛風,Patrick 身上的那件 Souvenir Jacket,真是吸引得不得了。當然那間在唐人街的精品店也是畫龍點睛啦。Chairlift 的樂風也更貼近 Art Punk 的感覺,也可以在現場演出看到 Caroline 的衣著 - 老實說我不太懂時裝,所以不知牌子,只覺得非常前衛。(是因為認識了 Contemporary Artist 丈夫 Ian Drennan 的關係嗎?笑)


其後的《Chi-Ching》,Caroline 那一身的誇張「監躉」橙色套裝,大跳又是她自己想的舞步,好有型!(不知怎的讓我想起了 Madonna 當年那首《Nothing Really Matters》)歌詞則是講述了 Caroline 自身的故事:(主要是因為兩人終可全盤主導專輯的製作)

“Nobody will help you 'til you go and help yourself
Take it and don't wait for it to come from someone else
I've got everything I need right here, between my hands
And there it is right in front of me...”

又玩了「數字密碼」,27-99-23,Caroline 說是 Prince 的《777-9311》所啟發,但有 Fans 說是 Bitcoin Locker 的密碼(在 MV 中出現了 BitCoin),又指 #279923 是顏色碼中美金的綠色,比喻了金錢。雖然是猜想,但是否代表了 Caroline 終於一吐烏氣,證明到了自己?


Anyway,Chairlift 最後一個 MV《Crying In Public》,在 Union Square 作背景,Caroline 說是對自己的感情事的回顧,指自己當時忽略了對方付出的真誠:

“Sorry I'm crying in public this way
I'm falling for you, I'm falling for you
I'm sorry I'm causing a scene on the train
I'm falling for you, I'm falling for you"


用最後一個「流淚」作主題的 MV 來和 Fans 告別,真是令人心酸呢,不過,其實 Chairlift 要折夥是可預期的事,Caroline 在 2014 年已用上別名 Ramona Lisa 推出《Arcadia》及《Dominic EP》,作為電音個人作品,《Arcadia》完全用自己的電腦來製作和錄音,有的在家裡有的在巡迴時住的酒店房、機場、自然環境...《Arcadia》得到不少好評。


Chairlift 將於四月舉行在美國的「Final Show」,之後 Patrick 會全職當唱片監製,Caroline 就會作個人發展,會用 Ramona Lisa 之名?還是以 Caroline 呢?大家悉目以待。再一句:再見 Chairlift!


(圖片:互聯網)

Tuesday, January 3, 2017

【聽歌 Picks】Alvvays 處女專輯 - 描繪一段戀愛關係的始與終



一向好喜歡聽女聲,歌手又好、Band 又好,甚至是電音中加一把女聲,我就會好開心的了。今次和大家分享一下加拿大的 Indie Pop 組合 - Alvvays。



Alvvays 由 Molly Rankin(女主音/結他)、Kerri MacLellan(鍵琴)、Alec O'Hanley(結他)、Brian Murphy(低音結他)Phil MacIsaac(鼓)在 2011 年組成。Molly 自少就是音樂世家成長了,她是加拿大著名 Celtic Folk Music 家族 The Rankin Family 成員 John Morris Rankin 的女兒;和 Kerri 小時候就是鄰居了,會一起會樂器;Molly 後來認識了 Alec,在 2010 年 Alec 為 Molly 製作了專輯《She》,之後 Alvvays 就正式成立了。


認識他們的過程,都是因為音樂網 Fringe Music Fix,他們有很多種類的音樂介紹,網站的 2015 年「最值得推介音樂 List」中,Alvvays 排在首位,也正正是我首先看到《Archie, Marry Me》MV...


除了覺得 Molly 靚(我個個女生都話靚的 XD),Alvvays 的歌很活潑很率性,節奏輕快之餘,歌詞也很直率,開頭一句「You've expressed explicitly your contempt for matrimony」說出了男孩謝婚姻的鄙視,接著一句「You've student loans to pay and will not risk the alimony(贍養費)」幽默之餘也透出點點現實的殘酷。但女生的回應卻是我這類 Hopelessly Romantic 毒男最聽得感動的,除了「Marry Me Archie」,再安撫了男生「I won't set my sights on other seas, there is no need to panic」她心裡不會有別人;「So honey take me by the hand and we can sign some papers」需牽著手去簽一些(結婚)文件;「Forget the invitations, floral arrangements and bread makers」不用再理會請帖、花、結婚蛋糕等等,老實說,是多麼的理想主義啊!「They're talking about us living in sin」也不介意,試問現在有多少女生/家人是不著重儀式的呢?感情/愛情才是兩人之間最重要的事啊。可能會說我天真,但《Archie, Marry Me》令我立刻去買了 Alvvays 的同名專輯回來。


專輯已是 2014 年推出的了,聽完整張後會發現 9 首歌訴說了一段感情關係的變化,由開始到結束,開始的兩三首歌《Adult Diversion》、《Archie, Marry Me》和《Ones Who Love You》都是在訴說著由開始去認識對象、為對方做任何事,找真正愛自己的人去愛,表達自己真性情等等,但及後歌詞起了變化,如《Next of Kin》,「If I had known you couldn't swim we would never have gone in」,的能到這是一個比喻,是一段關係雙方開始有不確定性存在了,也開始發現其中一方跟不上另一方的節奏,「I left my love in the river...I lost his hand in the current...」最後更任由愛人在河裡死去,「It was the life I wanted and I hoped for」這代表了有一方暗地想要脫離這關係;「And now I'm left sifting through the trees」,是代表了她/他想 Move On 去找其他更適合的人?每人對詞有不同的解讀,但個人覺得這就是一段感情走下坡的開始。


到《Party Police》就更是令人覺得 Sad 的,由 Molly 唱出「Fighting through the fog, I can't believe it rained all summer long. When every day's a hurricane, you know there's something wrong」女生和男生沒有了那份 Connection,失去感情後仍在思考為何會這樣;同時,也失去了自我,女生想對男生說「You don't have to leave, you could just stay here with me. Forget all the party police(即道德 L), we can find comfort in debauchery(放蕩)」女生並未想完全放棄,即使雙方的感情已近消失殆盡,唯有以性來維持關係... 歌中也來了幽默的一句「Forget all the local police, we can find comfort in biology.」(是野外露出打真軍也在所不惜嗎?)


專輯後段的《The Agency Group》、《Dives》、《Atop A Cake》都是繼續訴說男女雙方的關係不斷破裂,更多的不理解,「You know that it won't take much longer now that I'll be gone. It's gone, the sun is gone」。到最後一首《Red Planet》可以說是最概念性、有著科幻感的情傷歌,在《Ones Who Love You》女生就要「成為太空人」於《Red Planet》一開首就是「It's been almost twenty years on the Red Planet​. A place where there are no tears, it is just water floating.
​No, they're not quite emoting」用去了火星有水作比喻,形容自己對這份感情「已哭不出淚水」了,「I dream of the other days, of the times I held you」很明顯表達了男女兩人已不再是情侶,但仍在記掛對方,不過一切都已變得虛無飄渺了「Well I waited for you out here, but that was just delusional」。而去到最後,兩人似是仍不了解對方在想甚麼「And I've painted all these pictures of Earth, but that's unusual. Unusual to you」,也表達出兩人的距離比南轅北徹更加遠,是地球和火星之隔...《Red Planet》也是整張專輯中實驗感最重的,和其他的 Band Sound 味有所不同,放在收尾一曲令聽者有驚喜呢。

Alvvays 的歌風有著 80 年代的 Jangle Pop 之感,而聽著 Molly Rankin 有一點 Detach 的聲線和看著歌詞,會聯想起另一隊樂隊 - 蘇格蘭的 Camera Obscura(小弟遲些分享),而的確 Molly 也曾說過她喜歡 CO 女主音 Tracyanne Campbell 「悲情的眼界」(fondness for the pathetic perspective)的感覺。Anyway,非常期待 Alvvays 的第二張專輯!



(圖片:互聯網)

Saturday, December 31, 2016

我只是分享從我一般人眼睛看到的世界

 大家好!小弟是宋文!到了 2016 年最後一天才來開 Blog 好像有點遲,但其實中在大學時代就在 Yahoo! 開過 Blog,寫了不少自己喜歡的音樂、體育、電影,但不知怎的 Yahoo!Blog 取消了,小弟的文章化了煙,之後當然是因為忙(最主要是懶),又未有心機打字,變了只在 Facebook 發噏瘋...現在終於的起心肝去好好去寫,也算是好好整理自己想分享的興趣、想法吧。又,當成是一本《宋文記錄》也是不錯的。

坦白說,自己沒有特定的興趣,文化音樂電影、體育電玩單車樣樣都喜歡,但其實自己沒甚麼天份,反而是喜歡看喜歡觀察,或者,我的興趣就是不停想試新東西、看到新的 Idea,或者是將舊有的 Idea 再創新,每次見到這些時的都會好興奮,即使出來的迴響不好或未達標,我也對有勇氣去嘗試的人非常佩服。小弟分享的都只是自己所見所聞,不是要拋書包或是要高人一等甚麼的,只是和大家看看世界之大真的是甚麼都有。Anyway,小弟會好好的利用這個地方,記錄一點一滴,若我分享的東西引起你的共嗚,或想討論甚或想罵我,都可以留言啊,大家交流交流!


小弟在此也再宣傳自己一下 XD
大家可以在 HYPEBEAST 中找到小弟的文章,都是寫電影、音樂、玩意的有趣事
Facebook Page:宋文 SungMan
Instagram:@sungman31